2015心智复盘

心智,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(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、思考模式) 复盘,其实是围棋的一个术语,指对局完毕后,复演该盘棋的记录,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。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,也可以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,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。

向自己学习的最佳方法就是复盘。自我复盘,复盘什么呢?谈论三方面内容:

  • 一是现在情况如何;
  • 二是当初是怎么决定的;
  • 三是让我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。

现在情况如何?

  • 现在做到什么程度?
  • 当时的目标是多少?
  • 现在的结果和目标对比处在什么状态?
  • 有没有当时没有预料到的结果出现?

当初是怎么决定的

  • 当初做决定的时候,是大家达成的共识吗?
  • 有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?
  • 是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?
  • 我做对了什么?
  • 我做错了什么?

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

或者理解为我做这些事情的初心、动机是什么?

  • 我对事情的理解是正确的吗?
  • 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?
  • 失败的根源在哪里?

半年前的我

类别 半年前 现在
提问 不假思索、不从源头着手 自己先行,多方案验证,解决不了在群发issue、API官方技术社区
技术查阅 百度、CSDN,视而不见 主动查阅官方英文文档、科学上网、Stackoverflow
MVP 书本理论 亲力亲为,最小代价实现,功能先行验证,止损
动机 提升PM技能 py不只限于web挖掘,只要有想法,便可快速设计产品功能原型
时间 感觉自己很多时间,学习杂乱无章 进入一个新的学习习惯,不去阅读、学习就会不适应

关于导图笔记

很多人喜欢看书时画思维导图,这个符合认知科学原理吗?

阳老: 有用但低效。认知科学家研究了类似思维导图的方法:概念图。结果发现,概念图法非常低效。120名被试中有101名(84%)被试的测试成绩均为提取练习优于概念图。非常有意思的是,人类的元认知错觉又欺骗了多数学习者。75%的学习者认为,概念图学习方法优于其他方法。实际效果差,但人人偏偏以为「概念图」方法学习高效。 这是一个极其经典的认知科学研究,所以发了顶级期刊Science。这个研究出乎所有人意料地证明了,我们与其在输入端,反复浪费时间,比如从小习得的学习迷思:精读课本,反而不如在输出端浪费时间。

在直播课时,我习惯使用思维导图(mindjet)实时记录导图笔记

  • 优势:高效,关键词提炼
  • 劣势:大脑的自我欺骗功能强于你的想象,当时输入容易,过些时间提取就非常困难。
  • 破:
    • 实时信息流,保持当前习惯,输出导图一定要转换成文档沉淀输出(6小时后),未来的提取才会更容易;
    • 文档类信息,延迟输入,加大信息输入的难度,“写给半年后的自己”。比如本文复盘内容。

自己挖的坑,含着泪也要填完

回顾课程进展,踩过了若干的坑,有些坑补上了,有些还扔那里,为了最小代价解决填坑问题,思考如何避免错误填坑?

  • 坑位跑偏了
  • 坑挖的太大了
  • 坑太小了
  • 没有水泥填坑

1. 坑位跑偏了

以结业项目为例,本地部署验证都是ok,上线部署时希望git到SAE平台上,尝试多次后发现SAE局限太大,对第三方库的支持不是很友好;果断放弃,选择团队成员Azure云+virtualenv+flask架构部署成功。

针对这类问题,果断止损,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服务替代它?看看类似用户是如何解决的?

2. 坑挖的太大了

  1. Runmap项目需求设计阶段,脑洞了很多新奇特功能点。唤起了各方很高的关注,以至于最终产品设计无法填补最初的设计初衷。
  2. Python课程WEB作业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解Html、JS、CSS、JavaScript,一个比一个深,反思,这些坑真的有必要去挖吗?

3. 坑太小了

“坑太大”的情况——唤起了过高的需求,但产品很难在直觉上解决这么大需求和痛点。 “坑太小”唤起的需求太小,很容易被一个很简单的行为来解决,用户没必要使用你的产品。

如果能用更加短期、懒惰、简单的方式来解决一个问题,我是不会用复杂、长期、辛苦的方法来解决的。

  • 例:人们的跑步轨迹,对我自己来说,有什么价值呢?

    1. 分享心得、轨迹酷炫、有big
    2. 只是为了证明“我跑了”“我阳光”“我健康”“我有空”

    大部分人会倾向于选择2,目前现状解决了什么?是“我想去跑XXX” 如果是这样的,用户的选择就简单粗暴多了:

    • 一个电话、一个微信邀请+友商跑步app

4. 没有货填坑

单纯唤起了痛点(挖坑),但没有货来填坑(用户根本不知道你要做什么)。

  • 计划书啥的都写好了,就差程序猿了!!!
  • 你想减肥吗?你想告别屌丝生活吗?你想变得阳光吗?你想迎娶白富美吗?

内观自己:我有什么?我能提供什么?

MVP产品观

  • 简化

  • MVP反馈闭环

  • 集中精力,尽量把反馈循环流程的总时间缩减到最短。(感谢夏彬的公众号测试,绕开前端太多坑~)
  • 使用MVP衡量它的影响力
    • 评估用户的反应
    • 如果我们开发出来的东西没人想要,那么它是否按时、按预算完成都无关紧要了;
    • 止损!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个假设是错误的,是变更最初的设计,还是坚持下去?
  • 快速定位潜在用户:将目标用户具体化
  • 证明设想,否则所谓用户形象就是暂时的。
  • 项目发起人易“自我感觉良好”,任何超出早期使用者需要的额外功能或修饰,都是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。(此处给sunny增加较多的额外工作量,罪!)
  • 始终着眼于把有用的功能提升扩大,而不是想着发明一些将来才可能用得上的东西。(阳老:看的见的未来不叫未来)
  • 低质量:
    • 是高质量的服务,不是松松垮垮,漏洞百出。
    • 放弃对你需要的认知没有直接用处的一切功能、流程或努力。
  • 莫失信:一旦产品无法兑现当初的许诺,对个人、团队,以及品牌的损害就会发生。
  • 能技:现实扭曲力 (语出自苹果副总裁巴德·特里布(Bud Tribble)。原用来形容史蒂夫·乔布斯说服自己和他人相信任何事情的能力。意为改变或违背现实,扭曲观众感受,使其相信不可能的事是可能的。)没能吸引到更多程序媛加入实乃遗憾~

做猴子

人类是孤独的猴子,但是这只猴子喜欢让别人帮自己挠痒痒。从猴子到猴群,你需要社会连接。但怎样与别人社交,个中大有学问。读书人需要与读书人在一起;创作者需要与创作者在一起。然而,如果你跟一个人第一次见面是通过大会认识的,你的大脑会自我欺骗,认为已经完全认识这个人了。

  • 被人利用
  • 马云说“创业是找问题,并解决问题”,底层思维就是被人利用;

感谢